一次用產品源頭減量宣導網
推動試辦計畫
111年推動「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作業原則」
蔬果農產品於運輸時為了避免碰撞毀損、使表皮水份散濕及防止害蟲啃食等因素,多使用一次用包裝進行包覆,造成一次用包裝大量使用。為推動我國農產品包裝減量,環境部於111年訂定「蔬果裸賣及包裝減量作業原則(以下簡稱試辦計畫)」並邀請「家樂福」及「全聯」參與,針對蔬果農產品透過無包裝、最小包裝或是更換材質等方式,以減少一次用廢棄包裝產生。
經過4個月試辦計畫,重要資訊產出包含:
- 實務裸賣品項:耐儲藏及保存的品項,如小黃瓜、牛心蕃茄、胡蘿蔔、絲瓜、柑橘類、硬皮瓜類等。
- 無法裸賣原因:包含新鮮度易下降產品(葉菜類)、易碰撞毀損產品(葡萄、草莓)、栽種時使用果套防撞及防蟲啃食(芭樂、桃李)等。
- 裸賣衍生問題:如取得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(CAS標章)之農產品,因考慮產地溯源機制、農藥零檢出等因素,在農委會法規要求下,多以包裝搭配標籤方式進行販售。
- 結帳方式調整:如直接透過POS機結帳、更換條碼張貼方式等作法。
112年研續去年成果,推動賣場蔬果裸賣計畫
為進一步落實蔬果裸賣,環境部與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、農業部農糧署、農產品種植業者及販售通路業者多次討論會議,針對今年度蔬果裸賣方向提出相關意見,經綜整後推動「賣場蔬果裸賣計畫」,主要產出目標為「找出完全可裸賣品項」及「實際包裝減量數據」。
環境部於112年已邀請市面上農產品販售通路業者(如全聯、家樂福、愛買等)進行「賣場蔬果裸賣計畫」,請有意願響應環保理念並參與的業者,依照計畫內容辦理以下事項:
- 依農糧署建議,優先以20項農產品進行裸賣;若取得台灣優良農產品標章(CAS標章)者,應排除於計畫範圍內,優先推動以傳統農藥噴灑栽種之農產品。
- 針對前述20項農產品,於運輸、進貨及販售時,優先以裸裝方式進行。
- 依照填報手冊,定期回報相關基礎數據,以利檢核裸賣成效並滾動式調整。
試辦成果共有6個品牌、6家業者參與,共減少使用22萬6千個蔬果包裝。於試辦結束後,因仍有許多爭議點須克服(如食品浪費),仍須持續與業者、農民及專家學者進行多方溝通,評估推動蔬果裸賣的實務作法。